【资料图】
一家企业的IPO,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增量资金,也会造就一批千万甚至是亿元级别的富豪。不过,部分公司上市即巅峰,后续便一路走下坡路,这除了外围经营环境的变化,还与公司经营团队的变化紧密相关。
近日,作为4月4日刚登陆A股的科源制药(301281.SZ),公司在成功上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已有三名高管提出辞职,人员包括总经理孙雪莲、董事王晓良、副总经理冯利。这些高管并未直接持股,因此也难与减持套现相联系。考虑到该公司刚上市,上述人事变动自然格外扎眼,难道此前的高管只负责上市?个人认为,这不能仅仅当做简单的人事变动看,在公司未能详细解释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及广大投资者应当追问当中的缘由。
首先,应当从信披合规性来审视科源制药的这一高管密集离职事件。公司在4月4日披露的招股书有段对公司经营团队稳定性的描述: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控制权、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稳定,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同时强调,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随着国内化学原料药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同行业公司对技术人才,尤其是对核心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司能否维持核心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将关系到公司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司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
这就带来一个疑问:为何科源制药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能在长达数年的报告期内保持着稳定,上市后就立马不能保持稳定了?如果说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本身就不稳定,只不过坚持到了上市这时间点,这又是否存在着误导性陈述。在注册制背景下,信披为核心的新监管制度成为规范市场“压舱石”,因此尽管科源制药不一定愿意说清楚,但是监管部门应当进行追问,让公司被动向外界阐释上述反常人事变动的现象。
其次,投资者须审慎分析避免“踩雷”。在科源制药的高管辞职事件中,公司给出的辞职原因均是以“个人原因”原因一笔带过。从过往的案例看,公司业务战略的重大调整才会导致密集的高管更替,而科源制药当前的业务并未出现重大变动。科源制药本次所涉及的人事变动均为核心岗位,这不由得让人对公司潜在的经营风险及合规风险产生不好的联想。
过往上市公司的案例显示,在业务未出现重大变动的背景下,高管密集辞职往往伴随着业绩下滑,或是严重的公司治理“爆雷”,这些高管的辞职是为了避雷而作出的无奈选择。市场表现来看,高管密集辞职的公司往往伴随着低迷的股价,最为典型的是甘李药业(603087.SH),前脚刚上市不到一个月,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就同时宣布辞职,此后公司的市值一路走低。曾经股价超200元/股,当前股价已缩水至36.6元/股。
当然,也有部分高管的辞职确实与减持套现有一定关系。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持有股份均有严格的限售期,且每年减持股份还有比例限制。这种情形,不一定意味着公司有经营风险,但投资者也应当关注其后续经营团队的能力。
总之,从投资角度来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投资者应当回避人事不正常变动的上市公司。从信披的角度而言,监管部门也应当及时追问上市公司,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